实验教学管理
广中医教〔2016〕72号
关于印发《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党政管理部门: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修订)等文件精神,更好地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制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规划》,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年9月19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实践基地建设规划
为更好地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修订)》,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促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以高等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精神为指引,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为目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以基地为核心,加快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大学生“如鱼得水”,不断拓展创新创业的空间,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建设目标
立足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基地建设投入,校企协同,充实、更新、加强实践基地内涵建设,推进基地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批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形成校、省、国家三级示范实践基地体系。
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积极参与全国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为创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三、主要举措
(一)总结凝炼实践基地建设理念
充分认识创新创业实践及基地平台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挖掘、确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的基地建设理念。结合质量工程与专业建设项目,设置创新创业基地科学建设理论与思路的专项研究领域,凝练自身特色,借鉴校内外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可实施、能落地、持续发展的、同时在领域内具有一定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理念。
(二)着力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
结合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培养目标、方式的修订。依托基地,临床类专业注重创新意识、思维、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修订完善各阶段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和临床实践教学、培训基地标准,逐步规范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协同我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建设,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及培训过程管理,严格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积极推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
非临床类专业学生强化创新创业观念、精神、知识与方法的培养,校企协同,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合理确定课程结构,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知识点,增加实验、实践类课程比例,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以企业(基地)需求为导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训课程建设,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基地为平台,构建从基础设计到综合创新的多层次、多模块、多学科交融的阶梯式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三)推进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有机融合
积极以基地为依托,推动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改革。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课程开设,同时组织建设与创新教育有关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等课程,以及与创业教育有关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依托基地,开设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科型”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与实践实训中,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创造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发挥基地优势,结合市场对新技术、新技能的要求,使得课堂教学既贴近学科发展前沿又能够紧跟市场需求。医学类专业方面,积极开展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试点研究工作,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导向,以培养具备职业胜任力的医学生为目标,改革临床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以校企联动平台为依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以创业实践为导向,针对学生的创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能力提升课程。如开设“SYB创业培训班”及“创业精英培训班”,为学生提高创业技能和丰富实战经验,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关培训证书。
(四)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完善“学校-学院-教学基地”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加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充分整合、利用各单位内部及相关外部的教学科研资源,包括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深入优化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产业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活动融为一体,全面开放科研实验室,让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以创业学院为依托,建设创业实践园、创新创业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开辟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空间逐步扩大学生创业实践园的规模,吸纳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园区。进一步加强与高新园区、科技园区、孵化园区以及各类创新型企业的合作,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加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5年内建设2-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争创“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同时,积极参与广州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的完善工作,深化粤港澳交流合作,积极推动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资源共享。
(五)支持校企协同共建育人平台
支持校企协同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支持校企联合培养,设置创新实验班、精英班等新型教学实体;支持校企协同开设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提高师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企业在学校设立研发中心,吸纳师生参与项目研究,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
通过校企协同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设置“药品经营与管理创新班”、“康美创新班”等新型教学实体,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深圳创新班、中医实验班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校企协同开设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提高师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企业在学校设立研发中心,吸纳师生参与项目研究,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其它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推进学校与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动态的协同创新模式和开放、融合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六)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师资遴选-能力提升-校企合作-传承工程”培训模式,建立精选、培养、提升、培优“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方案,逐步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知识扎实、业务过硬、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全方位指导,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化诉求,5年内培养2-3名省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
通过“内培外引”,遴选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逐步配齐配强教师队伍。加强创业学院建设,设立创新创业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着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开展集体备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力度,定期选拔优秀教师送往国内著名高校商学院或大型创业企业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并形成长效机制。
加大力度从知名企业、投资机构、创业园区、创业校友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中聘请兼职教授和校外创业导师,形成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校内外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促进师资之间理论成果互相借鉴,典型案例互相学习,教学方法互促互进。另外,适当引入社会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咨询机构开展讲座和培训,以开拓师生视野。依托已成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专业化的成长平台。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教师俱乐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理论导师队伍和实践导师队伍,分教育模块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定人、定量、定时的培训指导模式。
(七)改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加大基地建设信息化建设投入,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建立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文件与政策解释、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行业需求、人才供给等信息。实施学生创业指导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学生与导师交流平台。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为创业大学生提供项目孵化、政策宣传、创业指导、办理工商税务、补贴申领协助等咨询与服务。依托经管学院学生法律服务中心,进一步发挥学校法律顾问、法律专业教师的作用,加强对创业学生法律服务咨询服务。建立与校外创业园区、创投机构的友好联系,搭建创业项目交流对接平台,促进创意与市场需求、社会资本的有效对接。
(八)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加大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力度,积极选树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示范基地典型,丰富宣传形式,培育创客文化,动员各部门各学院关心和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努力培育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环境、支持引导各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继续深化“创业论坛”、“创业沙龙”、“企业精英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汇集各行业创新创业精英,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引导、鼓励和支持成立科技类和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定期举行讲座、论坛、见面会、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召开各类型创新创业基地与教学会议,营造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创业观、成才观。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典型,推动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鼓励基地设置创新创业基金项目。通过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科技竞赛、学生社团等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对于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通过“企业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的模式进行创业实践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体制机制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机构。组建工作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并组织协调、督促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教务处、学生处等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各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组成。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具体工作。
成立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加强学校的顶层设计,并发挥学院与基地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科学系统论证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各学院须将实践基地发展规划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中,积极与基地对接。各基地应制定详细的基地建设与发展实施计划,建立负责人制度。
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教师指导、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建立创新创业工作评价机制,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特别与基地对接、依托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纳入“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二级学院目标考核、就业创业工作考核、各类协同创新平台绩效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价等相关考核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在人才培养标准改造和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校内外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利用“创新强校工程”与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提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项目支持与经费保障。重点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加大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示范推广。每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配套经费120万元。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创业园有限公司,设立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重点创业项目,支持学生创业实践。
(三)提供条件保障
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等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园、创新创业园、实践教学基地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向全体师生开放。各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免费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入驻用水、电、网络、电话和办公桌椅等基本设施。同时,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和图书文献资源开放共享。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6年9月21日印发